创新反诈工作,码牛科技“灵犀”智能语音系统助力筑牢反诈防线
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电影《孤注一掷》爆火,影片取材自上万起真实电诈案例,用“电诈头目”的视角,揭示境外“电信网络诈骗工厂”的“经营之道”,讲述了程序员潘生、模特梁安娜被海外高薪招聘吸引,出国淘金,却意外落入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工厂的陷阱,而不得不以诈骗为生,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折磨,最后跟反诈警察合作揭露了诈骗集团的故事,真实具象的揭示了电信诈骗的黑暗。
打击诈骗任重而道远
16日,公安部网站发布消息称,近日,云南普洱公安机关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边境警务执法合作,抓获2349名中国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并移交我方,其中包括网上在逃人员111名。这是开展打击缅北涉我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以来,单次移交人数最多的一次。据公安部介绍,截至目前,已有4666名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,其中包括网上在逃人员205名。此同时,今年8月以来,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、造成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4%、20.5%。
据报道,仅仅在缅泰边境的妙瓦底,就有上百个诈骗园区,加上盘踞在缅北部分地区的诈骗集团,总计至少有1000个园区,每天有超过10万人在实施电信诈骗。综合看,近期的联合执法虽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效,但反诈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。
回顾2022全国反诈成绩单
据报道,2022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.4万起,累计向各地推送预警指令2.4亿条;工信部持续提升行业监测、预警、处置能力,累计拦截诈骗电话21亿次、短信24.2亿条,处置涉案域名网址266万个;中央网信办封堵境外涉诈网址79.9万个、IP地址3.8万个;人民银行持续优化涉诈资金查控,协助公安机关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80余亿元;中宣部、公安部、教育部、财政部等坚持广泛宣传和精准宣传相结合,组织开展“五进”宣传活动,不断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。
一手打击、一手劝阻,两手都要硬
中缅联合执法的同时,在人头攒动的火车站,民警手拿二维码挨个询问推广反诈App,几乎成了候车室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国内对于反诈宣传已铺天盖地,甚至有在鸡蛋上印发反诈App二维码的奇招。
反诈劝阻,指发现潜在受骗群众被实施诈骗时,依据风险等级对中低风险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劝阻,同时指派民警对高危预警开展见面劝阻工作。
如果只计算打电话的工作量,2022年全国劝阻2.4亿条,平均每天657534条预警,假设每个预警电话处理时间是10分钟就是6575340分钟,换算成小时是109589小时;如果以市为执行主体,平均到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,每个市需要处理反诈预警的时间是329小时,若要当日8小时完成则需要配置41人;如果以县为执行主体,平均到全国2843个县级区划,每个县需要处理反诈预警的时间是38小时,若要当日8个小时完成则需要配置3.6人。
反诈劝阻,作为反诈防线的最后一公里,仍需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。
创新反诈新模式,向科技要警力
劝阻数据算下来相当令人咋舌,也可见基层反诈劝阻工作的繁重,依赖人工进行预警劝阻杯水车薪。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今天,语音外呼机器人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形式,技术越来越成熟。结合反诈骗工作,通过反诈机器人的应用轻松解决反诈劝阻工作的核心问题。
码牛科技深耕公共安全行业,依托技术实力打造的灵犀智能语音系统(简称“灵犀”)是面向预警劝阻、回访、宣传等反诈场景的防控应用工具(反诈机器人),协助各地公安反诈中心,坚持向科技要警力,强化对高发案重点地区的反诈宣传防范力度,共同构建起预警宣传工作新模式,实现"大水漫灌"+"精准滴灌"。
码牛科技“灵犀“产品基于全链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,能自动、快捷、高效地完成海量外呼预警任务,模拟反诈民警与潜在受害人沟通的真实场景,对受害人予以提醒、劝阻。有效提升回访劝阻工作效率,减轻反诈警务人员繁重的劝阻压力,提高群众防诈骗意识,减少财产损失。“灵犀”产品提供多维度预警信息融合接入,对预警对象及预警等级不同采用短信发送、AI智能呼叫、人工干预等方式全面触达预警对象,提高预警劝阻效率,最大限度降低群众被骗概率。劝阻时机器人模拟反诈处置工作人员,基于语音识别匹配,获取相应话术语音,结合上下文语境,与可疑被诈骗用户进行智慧交流;系统兼容部、省平台的数据格式,支持12类劝阻话术及定制话术,每一个呼叫可生成录音及文字档案,一路机器人一天可以打800个电话,能有效解决预警劝阻任务重、警力不足等问题。
目前,码牛科技“灵犀”产品已在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辽宁、黑龙江、江西、山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陕西、宁夏等地近百个市、区县反诈中心成功应用和体验,灵活搭建多场景话术、交流智能且有情感、外呼预警效率高,数据智能分析高效,成为反诈劝阻的好助手,赢得反诈民警的好评。
技术是向善的工具,亦是创新萌发的沃土。码牛科技将不断利用新技术提升反电诈水平,持续为全民反诈做出应有的贡献,筑牢反诈防线,保障群众财产安全。